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课程建设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5-15 [来源]: [浏览次数]: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教社科[2015]2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和教社科[2015]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精神,结合《大庆师范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基础及现状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以下简称“思政部”)“十二五”期间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4门必修课,“十二五”中期将《形势与政策》纳入部门管理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开齐了教育部规定的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修课。另外,“十二五”末期,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增设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为必修课,这样共开设思政课必修课6门。同时开设了5门公共选修课。

“十二五”期间,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原2门校级优秀课(“原理”课和“纲要”课)获批转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原2门校级精品课(“基础”课和“概论”课)正按照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标准加快培育,获批2门校级创新课程(“基础”课和“原理”课)。“铁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形成“一主三辅”教学模式,入围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铁人精神十讲》作为特色课程在省内外高校产生了影响。

“十二五”期间,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重点,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纲要”课和“概论”课推进专题教学,在“原理”课实行分类教学,在基础课尝试激情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辩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考核实行命题计划制度,强化过程性考核,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此外,依托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精选教学内容、不断深化了铁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特色性。

“十二五”期间,思政部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铁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教学资源尚不丰富;教学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改革有待深入;课程建设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十三五”时期,思政部将继续大力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思政部的实际,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确保教学实效性。

二、十三五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和学校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校思政课整体教学水平,让大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十三五课程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完成2门校级创新课程(“基础”课和“原理”课)建设任务,按期结题;2门课程(“原理”课和“纲要”课)完成建设任务,达到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标准,通过验收;加快原2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课和“概论”课)培育,力争获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基础”课和“概论”课)、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铁人精神十讲)。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引领,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使思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加强课程管理,不断规范课程文档建设。努力提升课程教学现代化水平,加强网上教学,加大课程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和电子等教学资源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积极构建与新媒体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四、十三五课程建设任务与重点

完善铁人精神融入方案,使特色教学落地;加快网络资源库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教学研究,破解教学难题;加强教学人才体系建设,专兼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

五、分年度建设任务(2017~2020

(一)继续完善铁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案,提高融入教学实效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教学改革方案,依托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加大铁人精神融入研究,继续完善铁人精神融入思政课整体教学设计方案,按照落实方案的具体工作流程,四个教研室在2017年底全部完成4门必修课程教案编写、配套课件制作,基本完成铁人精神教学案例库等资源建设,实施特色教学。在2020年上半年召开一次经验总结交流会。

(二)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按照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基本标准,加快4门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争取到2020年底,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试大纲、教师信息、电子教案、配套课件、试题库、素材库、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等全部完成上网。另外,以基础课为着力点,建成铁人精神教育资源库,到2017年底上网,供学生学习。

(三)深化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加大专题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推进力度。2015年纲要教研室所立的校级教改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进入结题阶段,要总结经验,继续推进专题教学;加大2016年基础教研室 “大庆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专题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推进力度,取得预期阶段性成果;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开始尝试实施专题教学。到2020年实现4门课程专题化教学全覆盖。

——促进分类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成果推广。2014年立项“高校思政课分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年春季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进行分类教学实践,目前该课题研究已结题。2016年底或2017年初召开总结经验交流会,以便在其他课程教学推广应用。

——巩固激情教学取得的成果,不断完善。在“基础”课教学中尝试激情教学已经过2轮,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在2016年几期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汇报中受到学员的好评。2017年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着手建设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联合学校党委学工部,结合学校“十百千”学生团队建设,以“百名大学生学习团队”“百名大学生铁人精神传承团队”成员为骨干,着手培育1-2个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初步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到2020年建成3个左右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

——积极推进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各教研室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考试课程在题库建设、命题计划制定和出试卷时,考查课程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要注重应用能力考核和过程性评价,争取到2020年建立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不断深化教学研究,破解教学难题

——加强对各门必修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

——加强对不同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的研究。集体攻关,着重研究4门必修课之间以及4门必修课与习近平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四进四信)专题教学课程之间内容衔接问题。

——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打造一批精彩课堂。

——使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中命题等制度化、常态化。

(五)加强教学人才体系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继续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人才体系。按照1:350的师生比逐步配足配强专职教师。结合我校思政课教师岗位实际,合理确定思政课教师选聘条件,继续挖掘内部资源,到2020年再遴选2-3人做兼职教师,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充分保障思政课教学和科研用人需求。

——推动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继续遴选优秀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通过党员联系学院、参与“关爱中成长”“红色文化月”“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加强与辅导员和学生的课下联系,实现两支队伍有机融合。

——持续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着重提高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教学观摩、微课比赛、“精彩系列”评选活动等方式,加快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升。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省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活动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再争取1-2人入选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师资库。

(六)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

完善课程档案建设,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修订)要紧扣立德树人和“四个服务”,吸取课程建设的最新成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案、课件、教学进度、试卷、课程分析等教学文档。

六、十三五课程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建设涉及教师队伍(人才体系)、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基础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应以思政部总体规划为基本遵循,思政部学术委员会分会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各教研室要将课程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计划,按照思政部的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各门课程建设年度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加强立项研究与成果的推广工作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为保证课程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思政部将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为内容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思政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范畴;在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中划定出一部分资金,对于在课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程组成员以一定额度的奖励,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建设。

(四)强化课程建设管理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加强管理,常抓不懈。加大课程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督导和检查。对未按时完成课程建设阶段任务的课程负责人或未按期通过学校验收的课程立项的课程组提出批评,并取消当年评先优资格。另外时刻关注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文件,及时做出反馈和调整,使思政课课程建设始终紧跟党和国家的形势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