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公告 >> 正文

2022-2023学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2-19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2023学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公共理论课课程质量以及建设情况调研为契机,以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为抓手,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

获批省级教改课题思政专项3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党的二十大专项研究重点课题1项、省高等教育学会一般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结项3项。国家与省级首批本科一流实践课“铁人精神育人”在省中期检查中被确定为优秀等级。“铁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课被评为省级线上一流课程。荣获省级教学名师1人。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校赛三等奖1项、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原理教研室被评为大庆市巾帼文明岗。根据省教育厅思政处的统一安排,高质量地完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十六讲“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史料库、教学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工作,现已出版,全省各高校正在使用。举办让胡路区“大中小学同上一堂课暨思政一体化”集体教研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大庆中学、大庆外国语学校以及大庆第三中学等学校组织的示范课活动且进行了点评。接受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认证专家的听课检查并得到肯定。

一、基本情况

(一)师资队伍基本状况

                     表1 2023年度教师基本情况

师资

情况

合计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职工

总数

专任

教师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其他

博士

硕士

本科

其他

31

27

3

9

9

6

5

19

3

0

比例%

11.2

33.3

33.3

22.2

18.5

70.4

11.1

0

生师比大约466:1

                表2 2023年度课程开设及任课教师职称结构情况

开情况

职称结构

任课教师职称结构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其他

合计

承担课程人数

3

9

9

6

27

开课门次

5

9

8

8

9

教学工作量

873

3276

3456

1883

9488

发表教改论文

0

0

0

0

0

                               与2022年相比,教授增加2人,副教授增加2人。

(二)教学机构基本情况

                表3 2022年度教学机构及设施基本情况

序号

名称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承担课程

门次

教师年人均

教学工作量

1

德法教研室

全校各专业

1

142学时

2

原理教研室

全校各专业

1

164学时

3

纲要教研室

全校各专业

1

148学时

4

概论教研室

全校各专业

1

114学时

5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全校各专业

1

33学时

6

新思想概论教研室

全校各专业

2

121学时

7

实践教学指导中心

全校各专业

2

38学时

                                   与2022年相比,教学机构无变化。

(三)教学建设基本情况

             表4 2023年度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情况

级别

教学

成果奖

一流

课程

教学

名师

教学

大赛

结题教改

项目

在研教改

项目

国家级

0

1

0

0

0

0

省级

1

2

1

0

0

7

校级

1

2

0

3

3

2

与2022年相比,增加省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大赛获得3项,校级教改课题结题3项,新立省级教改课题4项,其中重点2项。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一年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以及《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精神,贯彻OBE理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效果和大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坚持集体备课,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一)建立主要领导抓思政课机制,高质量完成领导上课听课任务

建立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党委书记、校长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带领领导班子成员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新思想概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听思政课,高质量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受到师生好评。

(二)坚持集体备课,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

1.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提升教学质量

思政课统一使用最新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基于教材内容,马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坚持每周三集体备课,线上线下相结合,主要围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和《求是》杂志发表的最新文章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必读书目等内容开展交流与研讨,制定并上报了《主题教育学习内容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案》。2023年6月8日-6月11日,刘佳琦、果思羽、张博三位教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参加了黑龙江省举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师培训;2023年7月10日-7月14日,马吉芬、郭元阳等15位教师在齐齐哈尔市委党校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不同层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教育部以及省里举办的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聆听到专家对于教材内容的权威解决、对于教学案例的恰当使用等,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2.以课程督导为辅助,确保教学质量

按照学校要求,每学期期初与期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督导与教研室主任组成教学秩序检查小组,负责教学秩序检查以及听课看课,手写填报《马克思主义学院常规教学检查记录表》,教学秘书统一汇总、统一存档;听课看课后,及时与教师面对面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督促教师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通过确立学校党委主管、马院领导主抓、骨干教师主动的“三主”工作思路,教师与督导凝聚共识、集聚智慧、积聚能量、汇聚成效“四聚”工作过程,领导带领、干部带头、先进带动“三带”达成“三联动”;典型融通、内外联通、上下沟通“三通”做到“三结合”;阶段教学检查、重点教师督查、把脉会诊核查“三查”实现“三确保”,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

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校赛中,邵红侠副教授获得三等奖;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选拔赛,支持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参赛教师集训营的系列培训。在学校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曹丽秋、高天获得三等奖。

(三)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教学实效性

1.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德法教研室推行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以问题驱动学生参与教学。开学初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且小组成员固定化。每次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授课过程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生生互动;充分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引导提升,师生互动。总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了过去在知识点教学的认知主导下,教师用传授式、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方法,学生也不得不习惯背诵、记忆、抄写等接受式学习方法。改变了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不是教学方式的设计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的现象;也改变了学生只是知识的“复读机”,不会思考学习以及不能探究和创新知识的现象,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会学习的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形式多样且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注重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通过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本学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课程都在学习通上建课,上传了相关教学资源,尤其是年轻教师利用分组任务、主题讨论、抢答、选人等环节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刘志昌、郭明悦等老师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讲会战故事,谈感想启示”,使铁人精神育人实践不断深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付晓东老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赏析、师生演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再铸时代铁脊梁》等歌曲,感受激情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人生目的学习中,郭明悦老师鼓励学生去采访教师或高年级同学对人生目标确立的观点与看法,并从中获得启示,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中,赵雪老师根据专题内容每次开课前布置好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挑选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制作PPT、准备演讲,此环节以“我爱真理我传播”为宗旨,既能达到预习课程内容的效果,也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同时紧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最新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有机融入其中。今年正值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上课当天,以此为主题的课前演讲,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顺理成章地引进课堂,效果非常好;演讲结束后随机选取3名同学进行点评,点评环节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为宗旨,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增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中、在参与中主动查阅资料、丰富背景学习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真学真用。2023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92%以上的专任教师学生评教的结果在95以上,有的教师学生评教结果高达98.2分。

(四)凸显“铁人精神育人”特色,成果丰硕

1.铁人精神融入德法课“六个一”实践探索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我校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更好地将铁人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德法课创新采取了“六个一”教学活动。每次上课前,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布置任务菜单,利用课上3-5分钟,组织学生“说1个”、“讲1个”展现铁人精神的小故事;老师课上“融1个”铁人经典案例;学生课下“学1个”、“唱1个”石油歌曲;期末考核“考1个”铁人精神知识点。通过“六个一”的探索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铁人精神融入德法课的针对性,也提高了铁人精神育人的实效性,凸显了学校教学地方红色文化特色。

2.“铁人精神育人”成果丰硕

《人民周刊》发表论文“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著作《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获第二十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项目“大庆油田老会战口述史料的挖掘与研究”获油田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形成“党委主导、学生主体、铁人精神主线”的“三主”育人理念;创新铁人精神进科学研究、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教育、学生管理“五进”育人路径;凝练以铁人精神为主线的“四融合”育人模式,即以理论研究、课堂教学为核心的研究式、叙事性知—育融合,以油田调研、城市转型为导向的问题式、参与式行—育融合,以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为载体的艺术式、展演式艺—育融合,以身临其境、忆苦思甜为主题的体验式、沉浸式境—育融合。铁人精神“三主∙五进∙四融合”的育人模式在更加深入地探索与实践,3月1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刊发了由马吉芬、张文彬、郭元阳三位老师合作的署名文章《大庆师范学院探索铁人精神“三主∙五进∙四融合”育人模式》,介绍了探索成效和典型经验。通识选修课“铁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选课累计49所高校、1.98万人,累计互动10.88万次,获批省级线上一流课程。依托所属教育部研修基地组织优秀学生代表赴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和石油科技馆开展实践研修,赴铁人馆参加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百名志愿者在行动”展示分享等系列活动。

(五)加强教学科研指导,促进青年成长

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导师实施办法》,按照专业相关、教学科研方向一致的要求,为新入职教师分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参与课题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备课和教案的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与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选题、立项、研究方法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科研反哺教学,从而尽快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年新入职教师张博的指导教师是张文彬,果思羽的指导教师是郭元阳。虽然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考核时间为一年,但对于师徒双方来说并不局限于一年,实质上会一直存在下去,双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可以一直合作,互帮互助,互相成长。其中本学年在学校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青年教师曹丽秋、高天分别获得三等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认证组组长听取了青年教师赵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授课,给予了好评。

(六)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集体教研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定部署。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作为领衔大庆市西片区(让胡路区+杜蒙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年度重点工作的高校,本学年马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交流、听课点评等活动。特别是11月-12月,在大庆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长青小学、大庆第三中学、大庆中学以及大庆师范学院,每个学校展示了一堂示范课。我校马院青年教师高天讲授的公开课,受到了高度评价,课程设计严谨,内容充实,逻辑性强,贯彻OBE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式教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师生进行了积极、有效互动。通过观课、评课,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壁垒,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七)开展内培外学并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教师培训3次,教育部线上教材培训1次,寒假暑假研修以及课程思政等培训10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学习。通过内培外学,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自2022年9月以来,从学院层面先后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学习培训10余次,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方面,组织授课教师学习培训课堂教学选用的主平台学习通使用技术、技巧等。同时,通过结对子,年轻教师帮助指导年龄大的教师掌握学习通平台相关技术。另一方面是业务方面,主要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联盟、高校教师服务工作室挑选一些文章,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讨、交流。组织教师收看了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周末理论大讲堂”、“青椒论坛”、龙江高校网络思政中心、“龙江大讲堂”等10多场课程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研讨和交流,转变了教师观念,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尤其是对于教师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及时融入各门课程有了针对性权威性的指导,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获批省级教改课题思政专项3项(重点项目1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马吉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郭元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李亚军);党的二十大专项研究重点课题1项:“基于口述史的大庆精神红色记忆与高校思政课融通研究”(张文彬);省高等教育学会一般课题1项:“红色资源助力龙江乡村振兴策略研究”(邵红侠);校级“课程专项”教改课题结项3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邹俊娟)、“铁人精神育人”(张文彬)、“思想道德与法治”(曹丽秋);马吉芬同志被评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

(八)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第一轮课程顺利开出,做好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课”的开课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课程,从2021级学生开始已进入全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5学期开设,共16学时,1学分,考查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使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打下了良好基础。学院要求全体教师跟进学、结合中央精神学、结合原理原著学、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学,通过集体备课研读、吃透《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确定8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选派了1名青年教师担任了该门课程的负责人,组织集体备课等活动,确保了课程在2023年秋季学期顺利开出。“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课写进了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于第5学期正式开课。通过组织半数骨干教师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宣讲活动锻炼了队伍,又通过周政治理论学习的“四史”学习专题,已组织全体教师完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的通读和研讨交流,为2024年秋季学期开好这门新课,作了初步准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大纲有待完善

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对各专业毕业要求支撑还不够充分。原因:一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更新较快,最近几年基本是2年出一版新教材,教师尤其是教研室主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把握需不断深化。二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政课所需支撑的毕业要求,个别与课程教学内容不符,与二级学院的沟通有所欠缺。

2.师生有效互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无效互动或低级互动。原因:一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略显随意。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启发性与思考性;有些问题理论性过强,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回答,这样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师生互动的初衷相违背。二是青年教师尤其近两年新入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还不够熟练,理解得还不够深入,一些情况下他们无法提出具有启发性且有价值的问题来进行师生互动。

3.实践课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待加强

部分教师对实践课重视不够,在学生完成实践作业过程中没有给予全程指导。马院的实践课中会出现调查、采访、参观、信息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学习活动,但部分教师对学生此方面的指导还不够,再加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整体来看,学生完成的实践作业质量不高,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4.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有待破解的难题

课程标准的完整性有待加强、课程内容的进阶性有待深化、课程评价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二)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进行有效沟通 完善教学大纲

一是鼓励教师尤其是教研室主任参加多种培训,线上线下结合,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熟悉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双矩阵为导向,不断完善教学大纲。

二是与二级学院有效沟通,完善教学大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课程及教学活动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这一项内容,马院所有课程都要给出修改意见,以促进思政课对各专业毕业要求支撑的合理化以及教学大纲的完善。

2.坚持集体备课 促进师生互动 提升教学效果

一是坚持集体备课,加强教学设计。基于最新版教材内容,我们以教研室为单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集体备课。每一章有1-2名主讲教师,集体备课时,主讲教师负责分享本章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点、互动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总结等,讲清本章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难点如何突破等问题,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交流。同时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教育部以及全省举办的集体备课会。

二是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按照专业相关、教学科研方向基本一致的原则,为每一位新入职教师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完成教研科研课题等形式,指导青年教师。

3.完善相关制度 强化质量监控 形成闭环管理

一是强化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按照学校要求,每学期期初、期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督导与教研室主任组成教学检查小组,一是负责教学秩序检查工作,二是深入课堂听课,填写《常规教学检查记录表》,集中反馈,统一存档。

二是端正教师的认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的作用,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与交流,改变部分教师轻视实践课的态度,对实践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并认真监督。《铁人精神育人》实践教学平台上线以来,所有学生的实践作业都会上传到平台,教学检查小组尤其是学院督导不定期登录该平台抽查学生实践作业,优秀作业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

4.建强巩固联盟 增进集体合力 共同推动发展

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难题,需要我们坚持横向贯通、有机协同,纵向衔接、螺旋上升,凝聚、形成、增进立德树人的“集体合力”,从区域联盟、联动机制、项目培育、特色文化、研学研修等五个方面凝聚合力,继续推进大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3年12月11日